百度调研可穿戴设备:75%用户想购买 功能首选健康运动
尽管大多数产品还没有走上商用这条道路,但“可穿戴设备”这个新兴词汇早已渗入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继手机、平板后最令人期待的数码产品。和这两者不同的是,“可穿戴设备”的崛起更令人兴奋,谷歌眼镜 (Google Glass)、智能手表无不让人看到未来与科幻,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期待就像是对未来世界的期待一般。
百度公司刚刚公布了一份由百度云创新实验室与国际调研公司联合制作的《可穿戴设备用户需求调研报告》,在“可穿戴设备”的产品认识度上,苹果 (Apple) iWatch 和谷歌眼镜分别排名第一、二名,占比分别为 51.6% 和 41.0%。其它认知度较高的“可穿戴设备”还有 Nike+Sport Watch 手表、咕咚手环、索尼 (Sony) MN2 手表、三星 (Samsung) Galaxy Gear 手表、BrainLin 头箍、Omsignal T 恤,以及果壳手表,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购买意愿非常高。
75% 用户有意购买 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最受关注的苹果 iWatch 和谷歌眼镜还未上市,当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中还未诞生一款超级明星产品,但“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已经十分明朗,它将成为科技市场的下一场重大变革。百度调研报告则指出,在面对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两大主流“可穿戴设备”产品上,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可能会购买的用户比例分别占到 49.3% 和 46.6%;一定会购买的用户比例也高达 19.5% 和 29.1%。综合来看,有 70%~75% 的用户都倾向于未来购买智能手环或手表,表示一定会购买的人数达到 50% 左右。
此前研究机构艾媒咨询曾给出一组数据,预测到 2015 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 4000 万部,市场规模达到 114.9 亿元。不仅仅是中国市场,来自澳大利亚 (Australia) 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也指出,在未来的 1 年中,将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会拥有“穿戴式设备”,澳洲市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 3600 万台。不难看出,“可穿戴设备”市场潜力之巨大。
用户最想要什么?功能首选健康运动 交互期待体感智能
有这么大的购买意愿,用户最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呢?据百度的调研报告显示,和电脑、手机、平板等传统数码设备相比,可穿戴设备似乎更有针对性,大多数用户更期望可穿戴设备能够在健康和运动方面带来帮助,其次才是工作效率和娱乐。百度调查指出,在用户期待的可穿戴设备的前十大功能中,“帮助保持身体健康”排名第一,占比高达 62%,第二位功能是“帮我克服懒惰,执行运动计划”,占比 37.4%;“帮我发现健康问题”功能排名第三位,占比 31.4%。剩余七项功能是:让我工作生活更有效率,让娱乐生活更加丰富,与朋友分享运动成就,方便工作,体现我的高端品位和气质,以及方便社交,让我更加时尚。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确实在“健康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长”在我们身上的这些设备就像是人的感官的智能延伸,记录着我们每一天的运动状况、卡路里消耗、睡眠状态,并能在身体需要运动的时候进行主动提示,需要醒来的时候,无声唤醒。而这些还仅仅是手环式穿戴产品的功能,未来还会有更多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穿戴式设备问世,比如矫正坐姿的腰带,检测心跳、血氧度的指环,能测量体温的 T 恤等等。这些很早之前就出现的概念已经在投资平台上被证明是颇具市场前景,它们将能在人体的各项体征中发挥监控和管理作用。
而在产品的交互体验上,用户对目前一些打着可穿戴旗号想要抢先占坑上市的电子设备并不买账,据百度云创新实验室工程师说明,在调研中当为被问及期待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时,用户的反馈主要集中在需要灵敏的体感交互和有云端数据支撑的跨平台能力上。拿用户的话说,就是不要千篇一律的像手机一样,还用手机触屏,能用语音操控,或者能识别人的动作、表情、身体状况等,还能将数据在手机、电脑和不同的手环、手表等设备之间传输,甚至只用手环或手表就能方便的整合电话、查收邮件、聊天交流等应用,并且期待更多的针对可穿戴设备开发的应用,而不是只把手机上的 App 装到手表里。
缺技术和云端大数据 现实与期望还有差距
事实上,目前市场中现实的产品与用户们普遍的需求还有一些差距。也是因为功能针对性较强,再加上硬件门槛较低,因此现有可穿戴设备也过早的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功能趋于同质化。比如当前的手环产品,无论是国外产品还是国内产品,几乎都支持计步器、卡路里消耗、睡眠检测和叫醒功能,唯一不同的在于算法、品牌和工业设计。所以在可穿戴设备如火如荼的今天,《福布斯》(Forbes)撰稿人克里斯托弗•文萨斯 (Christopher Versace) 的唱衰也是不无道理的,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可穿戴设备市场迟早也将变得同智能手机市场一样拥挤不堪。
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设计将成为可穿戴设备制胜的法宝,追寻智能手机的发展道路反而可能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纵观智能手机的发展道路,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操作系统,再到云端同步,数据的平台化和相互合作化才是用户最需要的。比如说在 A 健康手环上产生的数据,换到 B 健康手环上能够同步并继续使用;或者是 A 健康手环与 B 心率指环、C 坐姿腰带所产生的数据统一能整合到一组数据中,然后进行分析、产出一个人整体的健康报告。前提是 A、B、C、D 并非全是同一个品牌下的产品,因为面对琳琅满目的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用户不可能永远只选择一个品牌。
所以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缺少的并非是厂商,而是一个类似 Android、iOS 一样的平台,让所有的相关的可穿戴设备都能运作、存储在上面。这个平台能够疏通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并连接用户、厂商与开发商。从这个角度来讲,相比传统的硬件厂商和刚刚崛起的可穿戴设备厂商,互联网公司可能更为适合充当这个平台的角色,比如百度、谷歌。而在智能手机时代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也必然使它们尽早涉足,提前布局。谷歌平台之于谷歌眼镜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始,最近悄然上线的百度可穿戴设备网站,也暴露出了百度策略的冰山一角,可能近期还会有更大动作。
厂商着急 翻越门槛需平台大企业入场
技术上云端大数据能力的缺乏让很多试水的厂商的热情都打了水漂。而跃跃欲试的厂商更是着急。据了解,很多深圳的制造企业在谷歌眼镜和三星手表发布后都跟风推出了类似产品,但因缺乏背后的体感交互技术和云端大数据支撑,就成了儿童玩具,市场反应平平。
另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硬件企业在 2014 年都有,推出可穿戴设备的计划,“说实话,传统的手机、电脑、笔记本、平板都进入同质化阶段,狭窄的利润空间下只剩下血拼,与可穿戴设备和应用服务的结合是新的增长点。这个方向各家都在憋着劲要拿下。”一位知名硬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然而,缺乏技术积累和云端大数据支撑以及软件和服务上下游整合能力,很多构想还都停留在规划阶段。”这时,产业合作成了聪明厂商们的捷径。
据硬件制造行业人士透露,2013 年下半年以来,很多南方的硬件设备厂商都赶往北京,目的地都一样,位于北京西北的中关村上地,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云第一大公司百度就在这里。据透露已经有不同领域的十几家硬件厂商在于百度接触,他们想要的就是百度积累的多媒体交互技术和云端大数据能力,及产业链整合能力,而这些都是可穿戴设备不可或缺的。
事实上,咕咚手环的快速发展就是很好的明证。据用户调研数据显示,咕咚手环已经成为即谷歌眼镜和三星手表之后的人们认知度最高的品牌产品,而其为其品牌加分的正是其与百度的合作及百度健康云 inside 的背书。
最新曝光的信息表明,百度云创新实验室已在今年悄然成立,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可穿戴设备的相关技术整合以及产业链的融合。而百度在可穿戴设备相关技术和合作模式落地上早有布局,并专门为此成立了一支集硬件、软件、云服务的团队,一直在潜心研究未来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和产品设计方案。百度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已经积累了数十项技术专利,并形成了成熟的外观、交互、应用设计方案,特别是围绕着可穿戴设备的关联领域,在云服务、语音交互、人脸识别及技术上,完成了技术准备和落地,前不久,记者了解到百度语音等技术已经在其开发者中心开放给广大开发者。同时在硬件环节,与第三方厂商合作咕咚手环,与 inWatch 合作,利用百度云端大数据技术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云服务,还与三星 Gear 手表展开了语音交互技术合作拓展,这些为百度可穿戴设备的推出,做足了功课和经验积累。
同时,此前也有传闻,百度采取开放策略的可穿戴解决方案已经初步制定,正在与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展开合作洽谈。
我们有理由相信,百度的入场将推动可穿戴设备向着用户需求和市场期待的方向加速落地。而这个时间,按照知情人士的透露很有可能是在 2013 年底,且产品不止一种类型。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