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g > 正文

加快5G网络使用效率 上海发文5G用户普及率2023年超50%

2022-03-21 15:29:29来源:广电网  

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印发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对外发布。

在发展目标方面,到2023年进一步加快5G网络使用效率,持续推动4G用户持续向5G迁转,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2年超过45%,2023年超过50%;5G用户数2022年超过1800万,2023年超过2100万;推动轻量化5G芯片和模组商用,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5G网络流量占比2022年超过50%,2023年超过60%。累计建成150个5G行业虚拟专网。

5G应用方面,在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用户获得感显着提升。在垂直行业领域,聚焦5G+工业互联网,重点推进5G+智能制造、智能钢铁、智能港口等本市传统强项领域,2022年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应超过30%,2023年达到35%以上;5G+车联网、智能航运、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在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照明样板项目,2022年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要超过20%,2023年要超过30%。打造5G融合应用公共平台,2023年初步具备各行业场景化标准化应用能力。

文件中就推动重点领域5G应用提出了两大方面的共8大应用场景:

1、持续提升“四大传统赛道”

1)5G+工业互联网:聚焦制造、钢铁、化工等行业,推进5G模组与PLC、机器视觉、AGV/IGV及叉车、AR/VR等工业终端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广5G工业融合网关适配现网设备,通过技术融合加快利用5G改造工业制造网络,提供柔性生产能力,打造1-2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推动5G进入生产全场景和工厂5G网络规模部署。推广包括5G设备远程控制、5G机器视觉导航及操作辅助、5G+AI质检、5G室内定位、5G智慧物流、5G多机协同工作等典型应用场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并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新建工厂100%使用5G网络,改造场景5G网络使用率不低于50%。

2)5G+智慧交通:助力网络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协同发展,推动5G网络与公路、铁路、机场、桥梁、隧道、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深化远程监测、安全预警等应用。智慧港口方面,在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及散货码头推广5G在远程塔吊、自动导引运输、集卡自动驾驶等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研制突破5G在岸桥的远程控制应用,助力港口智能化。推动港口采用5G机器视觉辅助定位及导航技术,通过引入云大脑、边缘计算加快自动化码头、堆场、库场数字化改造和建设。智慧机场方面,在上海机场落地5G智慧导航灯、5G辅助驾驶、5G电子围栏、5G航班运营保障和5G航空物流货栈等特色应用场景,统筹机场污染防治设施规划,建设平安绿色智慧机场。稳步推进虹桥机场5G AeroMACS试验网部署,利用浦东机场T3航站楼建设契机,高标准规划建设5G智慧机场。智慧轨道交通方面,加强轨交算网一体化建设,利用5G QoS策略和切片技术为轨道交通建立5G专网,承载车载视频智能监控、车载设备状态监测、人员管理、设施设备智能运维等运营业务。车联网方面,利用嘉定汽车城和临港无人驾驶测试区、东海大桥智能重卡项目,孵化V2X及5G车路协同等应用场景,探索5G+MEC边缘计算的方案及架构;推进落实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制度,支持市车联网协会开展工作,依托市车联网协会推动5G车联网团标、行标落地。建设5G+车联网数据平台,提升平台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能力。

3)5G+智慧城市:对市政桥梁、城市隧道、城市照明、窨井盖、公共停车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5G数字化改造,推进5G行业专网和城市管理部件泛在互联的试点示范应用,扩大智能泊车、智能门禁、智慧用电、智慧家居、智能照明等领域应用,提高数据收集、政务处理、城市治理能力。依托全市“雪亮工程”建设成效,综合利用5G、视频监控、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广智能巡逻机器人、智能警务终端、智能眼镜等智能化产品在巡逻防控、预警处置、安防警务等场景的应用。搭建5G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围绕党建、适老、儿童、生活购物、综合治理等需求构建数字孪生社区,为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打造城市环境监测5G应用场景和污染事件防治5G应用场景,助力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创新。推动5G技术在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4)5G+智慧园区:落实《上海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十四五”规划》,围绕全市产业园区“一轴、三带、多节点”空间布局,加快全市产业园区5G网络深度覆盖,持续完善以5G网络为基础的园区感知网络设施、虚拟专网、边缘云计算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园区智能中枢平台,构建园区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进行海量异构的物联网设备实时跟踪检测、大数据统计分析、告警预警一体化监控,深化园区内生产线视觉检测、无人机巡逻、智能井盖、智能垃圾桶、智能路灯照明、智能停车管理等场景落地。将园区打造成为以全面感知和泛在联接为基础,具备主动服务、智能进化等能力特征的有机生命体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2、重点开拓“四大新兴赛道”

1)5G+智慧医疗:支持全市医疗机构开展5G在急诊救治、远程诊断、远程治疗、远程重症监护(ICU)、中医诊疗、医院管理、智能疾控、智能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支持5G技术与VR/AR、3D打印、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重点推广远程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更多市民。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包含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电子病历卡、智慧急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智慧随访、健康管理等5G重点应用场景,构建涵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5G数字化医疗新流程。建立全域协同的智慧医疗应急体系,试点打造数字健康城区和5G未来医院。依托办好“5G+医疗健康”瑞金医院全国现场会的契机,集中挖掘和打造本市多层次、高水平的国家级“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群。到2023年,所有三甲医院10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其他医院不低于5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

2)5G+智慧教育:围绕“教、学、考、评、管”等教育领域重点环节和研究、服务、资源、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推动5G技术对教育专网的支撑,研究制订网络、应用、终端等在线教育关键环节技术规范。支撑全市教育机构开展5G+互动教学、5G+智能考试、5G+综合评价、5G+智慧校园和5G+区域教育管理等各类“5G+智慧教育”应用创新,打造更多的国家级“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和全市数字标杆校。加快推进包含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内容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到2023年,全市高等院校10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重点中小学校、中高职院校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围绕中老年教育,针对授课场景、社交互动、学习数据收集管理等环节进行5G应用创新,为社区终生教育开展提供网络技术及平台支撑,切实为中老年用户跨越数字鸿沟提供帮助和服务。

3)5G+文化旅游:推动5G、4K/8K、AR/VR、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旅游领域的示范应用,探索元宇宙赋能全市文旅融合方案,加速打造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智慧景区,提供沉浸式实景观赏、三维图形视觉、四维图形动感等创新型游览体验。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线上演播等新业态。利用5G+大数据建设全市文旅大数据平台,打造5G赋能文旅行业管理新模式。到2023年,助力上海打造城市级智慧文旅创新平台、全国大文旅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和数字化产业发展高地,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世界着名旅游城市进行数字化赋能。

4)5G+长三角智慧航运一体化:认真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中提出的“积极推动智能航运在长三角先行先试”的工作要求,巩固深化与交通部上海组合港管委办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好“全国智能航运与新基建”峰会的交流发布平台,进一步引导通信行业利用5G技术为智能航运赋能,体系化、分步骤运用数字科技实现港口、航运、陆运、物流园区、货物仓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港、航、物、贸一体化、全程化、柔性化发展。重点推动5G赋能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运监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和先行先试。在智慧航运方面,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全程数字化闭环;以集装箱数字化(前装/后装)为切入点,打造在远洋运输、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等场景的物联网创新应用。推动船舶制造、集装箱制造等场景的5G工业数采数传、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能力应用。通过5G+AI+大数据技术,推动视频AI智能验箱、5G远程调度等应用,实现堆场集装箱智能化管理。逐步实现货物多式联运轨迹全程动态追踪,推进智慧长三角航运一体化运营。会同上海组合港管委办、三省通信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探索出台统一指导文件,指导长三角区域智能航运发展在船舶、码头、运维和航运管理四方面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